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家乡的方言土语词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薛 妍

我的故乡马营镇隶属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这个北宋时为抵御西夏而筑起华川关的地方,在唐代便被辟置为国家牧马监辖地。宋金时期,地处丝绸之路的西北边陲的小镇,因与四周的天水、岷州(现甘肃岷县)、兰州、平凉均以180千米相连的枢纽位置,政府在此设茶马互市。但唐以降,吐蕃、匈奴、羌等少数民族在此交替管辖。至宋哲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筑华川堡以捍卫西北边陲,保护茶马互市。明永乐四年(1406年)在此置安定苑,不久升格为监,领有驻军420多名,牧丁2900多人,拥有草场、牧场近10万顷,为朝廷牧养军马逾万匹,且商旅往来,货物聚散,经济繁荣。到清代中叶安定监已成为甘肃四大名镇之一。安定监因下属六营,俗称“马营”而名。马营教育也比较发达,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官办教育机构于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为通渭之冠。在中华民国时期就设马营完全小学、马营女子初级小学等。这样的历史,使西北的这个小镇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自己独特而又生动有趣的方言特征。

从日常生活用词和地名上反映出少数民族对马营方言的影响非常明显。比如:这个人真麻缠的很。“麻缠”就是厉害、难对付。这是古吐蕃语。又如:你这个人脦脑进水了。“脦脑”就是头,也是古吐蕃语。这类词很多,如形容词“嚓利”(满语,意为干脆、利落),名称词“哰哰”(指猪)、“嘟嘟”(指驴)、“羖羭”(指山羊)。地名词“撒里”“哲达”“本当”“擦珠谷”等也非常丰富。表示人的动作行为的词更是有特点。如表达跑的词就有“蹩”“蹑”“唰”“哇”“刮展”等,因方言疑为少数民族语,有音无字,所以同音代替。再如其他的一些词,如“跌拌”(争扎、想办法等意)、“打整”(对付、修理、处理等意。这一意的词还有“反结”“反挛”“捂挛”等)、“鬼捣”(意为应付、凑合)。

马营方言中也有大量的文言词保留。这说明早期教育的影响和作为“监”,来自各地的驻军、牧丁,特别是茶马互市和交通枢纽对方言的影响。如“一下”:马营方言中“下”读音如“ha”,是快点儿或一刹那。高诱注《吕氏春秋》:“成,一下也”。至今还常用,如:我刚看了一下戏。“干证”:即证人。马营方言常说:你说我拿了,谁是干证?这个用法在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里有:“县主问众人干证口词。”“平火(伙)”:大家凑份子集资购买食品聚餐。如买羊“打平伙”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伙。”“抹搭”:即闲逛。方言中常用,如“我上街抹搭一下。”宋元语谓怠慢,如《倩女离魂》杂剧二折:“休想我半分儿意差,一分儿抹搭”。

马营方言中的固定短语也很有自己的特征。首先是大量出现四字“成语”式的短语。如:“小家寒气”(吝啬、小气)、“没头没眼”(办事不按照规矩,没有次序)、“贼眉鼠眼”(鬼鬼祟祟)、“撩三赶四”(抓紧时间干活、做事)、“佯装酒醉”(明知某事而故意装作不知)、“拉老拉实”(不矫揉造作,老老实实)、“五马六道”(不守规矩)、“油头粉面”(过分打扮)、“三点六沟子”(小孩子不礼貌,不稳重)、“好家怨气”(没干对不住人的事反招抱怨)、“多言肆语”(说了不该说的话,“肆”就是放纵)、“三跳两耍”(活泼好动)、“咋咋呼呼”(恐吓人)等。

同大多数方言一样,马营的方言中也有一些常用俗语、歇后语和农业气象时令谚语等。俗语如:“娃娃害怕没人管,大汉(指大人)害怕由各家(指自己)”“有钱难买往后看,有钱难买一回头”“懒人不出门,出门天不晴”“左不得地右不得(形容左右为难)”“一水洗百净”“有理不在叫声高”“薄嘴溜(指很会说话的人)走遍天下,倔力杠(指脾气很倔的人)寸步难行”“纵有千只手,难按众人的口”。

歇后语如:“大腿上扎刀子——离心远着哩。”“嘴上摸石灰——白吃。”“麦杆儿里吹气——小气。”“狼吃天爷(指天)——没处下爪。”“结子(指说话结巴的人)骂仗(指吵架)——原话。”“万人坟(马营原来在城东有百顷面积的义冢地,供客死马营或无地埋葬的本地人作坟冢,数百年坟墓极多,当地人称之为“万人坟”)里梆子响——死鬼作乐着哩。”“上炕不脱鞋——软遭踏(指欺负)人哩。”“鸡公头上的肉——大小是个冠(官)。”

农业气象时令谚语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立夏过了种胡麻,等到秋来拔柴下。”“七月十二,羊肉茄儿。”“十月一,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给去世的人烧做的纸衣服)”“种田不上粪,等于瞎胡弄。”“三月三,种胡麻,就怕四月八(指农历)的黑霜杀。”“三月三,棉衣脱了换单衫。”

马营方言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用一种ABB式的特殊格式,用来作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性名词。如:“拖笼笼”:形容某人办事差劲,拖泥带水、不利落、没有办好。也指人衣着臃肿,外表邋遢。例句:那个人看起来总是拖笼笼的。“瓜兮兮”:指不懂事的孩子或智力差的人。例句:你不要老是这么瓜兮兮的好吗?学聪明一点!“喝愣愣”:指跑步的声音或其他声响。例句:大门外不知谁喝愣愣的跑过去了。“懵荒荒”:指看起来很憨厚,甚至有点迟钝的人。例句:你真是个懵荒荒。“抵拐拐”:指人走路时步子不稳。例句:李家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走起路来抵拐拐的。

还有一些“AA个”式的特殊叠词,是人们为了加强说话的语气而用的,例如:“款款个”:有一点不要动或十分小心的挪动之意。例句:你款款个叫放着。又如:那是个纸糊的,你款款个拿过来。“慢慢个”“坦坦个”“缓缓个”均为“慢点儿”,都有谨慎小心之意。“热热个”,即“热火”,多指热的饭食、饮料以及烧热的炕等,也可以形容人体对暖和的感受。例句:烤了一歇火,浑身热热个了。其他如“美美个”,指将事办好、将活做好。“湿湿个”“潮潮个”,指很潮湿。“稀稀个”“软软个”,即为和泥、和面等时多加水,使其稀软。

这些方言土语就是家乡的符号,跳动在每一个故乡人的嘴上,也深深印刻在每一位游子的心里。

  2016 年第 2 期 总第 36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3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