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粤”谈“粤”有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劳芷姗

在“推普”大潮下,越来越少的人热烈拥护自己的母语了,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在中国,粤方言可谓强势方言,甚至有着北上的趋势,很多词语也被纳入普通话当中,呈相得益彰之势。而粤方言又有着很多的分支,差别甚大,普遍以广州话为正宗。广州,每天都洋溢着熟悉的话语,只要留心倾听,就会发现,每个音符都有着特别的故事。

猪肝 VS 猪润

很多人刚来广州的时候,都不知道市场档主口中的“猪润”是什么。其实“猪润”就是猪肝。因为老一辈的广州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迷信,所以他们坚决回避诸如“干(肝)”“输”这类的语素。另一方面,肝与脸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都坚信食疗可以“以形补形”,因此,吃猪肝有益于肝,有利于脸色从暗黄变红润。从一定程度上看,“猪润”一词,不仅是因为避讳而用另一语素替代,而且还把作用蕴含在里面了,不得不佩服祖先们的智慧。

曝光率极高的“鸡”?

我总是纳闷,出去吃饭怎么一定会看到鸡,而且每一桌客人都会点,是饭店的鸡做得特别好吃吗?后来我发现并不然,原来是“无鸡不欢”的传统使然!“无鸡不欢”除了体现在饭桌上,还体现在语言生活中。“小学鸡(小学生)”“一蚊鸡(一块钱)”“三脚鸡(三轮车)”等等的词语,这是人们最常用的词,并且根本不觉得有任何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谐音在广州话中地位超然。因为“鸡”和“机”谐音,便出现了“走鸡(错失机会)”“捞鸡(抓住机会从而获得了好处)”“偷鸡(逮住机会偷懒)”等词,不知道的人都会对这些动宾结构的词语感到莫名其妙。所以,从文化的角度去探索语言,无疑是一件极其有趣的事,很多非规范的词语其实都有其社会文化渊源。

词汇与人文地理

大多数情况下,大城市都是有河流贯穿的,因此,说到广州这座坐落在东南沿海的城市,必然离不开水。而水的重要性,必然也体现在词汇上。时代高速发展,钱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而广州,小至靠水灌溉从而收获大批农作物,大至开放港口对外贸易,都离不开水。“以水为财”的价值观自然而然地生根发芽。因此,在广州话中,与利益或金钱相关的事物多含“水”字,如“傍水(给钱)”“插水(直线下降,如股票大跌)”“通水(作弊)”“食水(从中抽佣金)”等,比比皆是。

说到地理环境,不得不提的是,由亚热带气候所衍生出来的词语。例如“冲凉(洗澡)”,然而我觉得并不仅仅是“洗澡”之义。我们可以从两种途径去挖掘这个词语。一是看作动宾结构,是用凉水洗澡的意思;二是看作中补结构,“凉”是“冲”这个动作的结果,指人通过冲水降温来获得凉快的体验。可见,“冲凉”一词所体现出来的,不只是以卫生为目的的洗澡,而是有降温、凉快之意,这是词语独有的地域性特征。同样的,广州话里“冰雪不分”,例如“冰箱”“雪柜”“雪条”“雪肉(冷冻的冰鲜肉)”等,这是由于广州从不下雪,并没有像北方那样清晰的冰雪概念,只要是很冷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上“冰”字或“雪”字,这个时候,“冰”“雪”两语素的具体含义淡化,仅仅是用来表达冷的程度了。

说完地理,免不了说人文。“拉埋天窗(结婚)”这个词很有意思,内含广州的建筑文化。旧时的广州,很少高楼大厦,却遍地西关大屋。西关大屋的构造很特别,屋子里面窗户很少,所以室内大多不通风。为了空气不那么闷,人们只好在砖瓦屋顶开个天窗。在那些盖得高一点的大屋里的人,可以透过低矮人家的天窗,俯视里面的一切。因此,结婚当晚,人们就需要把天窗关上来防止高处的人看到里面的风景,慢慢地,便引申出“结婚”一义了。因此,词汇的发展离不开引申,而我们从引申义出发,反向溯源,便能发现很多有趣的文化。

“佬”?

广州人会很自豪地称自己为广州人,并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了区分广州人和非广州人的词语模“—佬”和“—婆”,后来还用于标示职业、身形等。首先说说区分广州人和非广州人的。我认为,在使用该词语模的前期,的确包含贬义,因为我们从来不会称自己为“广州佬”或者“广州婆”,只会用它来描述外地人,由此可窥见,广州作为沿海的省会城市,的确有着自己的本土优越感。但是随着其他城市的高速发展,加之以城市之间交流日益频繁,这种贬义已经日益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中性义。现在我们所说的“湖南佬”“北京婆”等,仅仅是标记其来自什么地方,并不包含任何说话者的感情因素。现在,我们常常用“—佬”“—婆”来突出该性别的人的职业、身形等,如“风水佬(从事风水业的男士)”“高佬(长得高的男士)”“肥婆(肥胖的女士)”“鸡佬(卖鸡的男士)”等,纯粹是标示出信息,贬义色彩趋于零。由此可见,词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社会变化的感知最直接、最快速。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而词汇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方言词汇,并以之作为突破口来窥见这一方水土的文化,能够令我们对语言发展的了解更加深入,对语言的社会性有着更高层次的感知。从前,我爱这座城,所以我爱城中之言;从今往后,我对城中之言的爱与追逐,必定能让我更爱我的城。

  2016 年第 2 期 总第 36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3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