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这样一则段子突然火遍了网络:“每次看到穷游日志的感受都是:那么穷就别出去浪了。”(《南国都市报》2015年3月4日)由此,“浪”字作为一个新词进入了年青人的日常生活。如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网友,包括一些官方组织和团体都开始使用“浪”字。例如:
(1)“小长假别出去浪了,在家宅吧!把书捧在手上,虔诚地焚香。剪下一段烛光,将书单点亮。”(转自南都读书俱乐部新浪微博)
(2)“雷凌style,出去浪可以有一万种理由。”(转自广汽丰田交运广告)
在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浪”字表现出了一种新鲜的含义,人们可以将它理解为“游玩、娱乐”。
《汉语大词典》对于“浪”的解释有一种为:“逛”。“逛”字的含义为闲游、游览。在“浪”的众多义项中,“逛”同如今的“浪”是意义最接近的,新的含义正是来源于方言的“逛”义。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注,“浪”的此种义项本属方言用法,在东北官话、中原官话以及兰银官话中均有出现。然而如今,“浪”作为“逛”,已经不局限于方言中使用。它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被全国各地的网友所接纳,成为了新兴的网络用语。如:
(1)“复习的日子好想浪浪浪。”(转自广东珠海某网友新浪微博)
(2)“昨天出去浪了一天没更新,今晚回来多给大家补一点。” (转自辽宁大连某网友新浪微博)
(3)“各位高考加油!考完试我们一起去撕卷子和浪浪浪~” (转自北京某网友新浪微博)
(4)“办完卡出来浪啦。”(转自上海某网友新浪微博)
(5)“我没有固执,只是浪累了。”(转自湖北某网友新浪微博)
(6)“美丽周末,浪。”(转自四川成都某网友新浪微博)
可见,“浪”的此种含义除了原先的地域东北、中原和西部,如今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乃至全国范围内广泛地被网友所接纳。
“浪”除了由一种方言逐步发展进入了全国性的网络语言,它的含义也有了一些全新的补充与发展。这里所说的补充与发展指的是,前面例子中所用到的“浪”,通常都跟“出去”搭配在一起使用,表示出去玩耍、游乐。就像提到“逛”,人们会联想到“逛街”,即外出游览、购物之类的联想义。如今的“浪”已经有了另一种使用的倾向,即不局限于外出性质的游览,网络上各种方式的玩乐人们也能用“浪”字来表达。如有网友在新浪网发表微博道:
(1)“最近朋友圈太活跃了,挪到微博来浪一浪。”
(2)“好久没发动态了~上来浪一浪~”
很明显,在这些句子中的“浪”并没有表示出行的含义,而是指的在网上的休闲娱乐。由此可见,“浪”字的语义已经扩展为形形色色的外出与网上的游玩、娱乐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