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火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中,中医随着剧情的热播而得到了人们的广泛的关注。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三大国粹之一,而一些中药名称也是古意盎然,仿佛让人进入了武林世界。

一、半夏
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初夏时开黄绿色花。地下有白色小块茎,根茎部分可以入药。据《急救篇》卷四记载:“半夏皁荚艾槖吾。” 颜师古注:“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非常注重各种食物的生长季节和生长习性,半夏便是由于在农历五月间采收而得名。可见草药的得名与其成长的时间息息相关。《礼记·月令》记载:“仲夏之月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半夏就如同在盛夏静静生长的小家碧玉,温婉可人。

二、守宫
守宫,仿佛是一个守护人,类似侍卫的名称。守宫其实是壁虎,因其常守伏于宫墙屋壁以捕食虫蛾,故名守宫。唐·王度《古镜记》记载:“又有守宫,大如人手,身披鳞甲,焕烂五色,头上有两角,尾长五寸已上,尾头一寸色白,并于壁孔前死矣。” 守宫还有守护贞洁的意思。旧说将饲以朱砂的壁虎捣烂,点于女子肢体以防不贞,谓之“守宫”。晋·张华《博物志》卷四言:“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以壁虎去内脏后的干制品入药,有补肺肾,发散消肿的效果。
三、慈姑
慈姑是植物名,可作药用。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六·慈姑》记载:“慈姑,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中药的形态千变万化,美不胜收。而一些特殊的形态往往能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慈姑便是如此。类似的中药命名还有大腹皮,以形似大腹而得名。马兜铃则是因为形似马脖子下的铃铛而得名。
四、佛手
它为果树名。果实下端有裂纹,状如半握之手,中医以之入药,故名佛手,因外形带钩状,形似民间止痒的抓挠,而佛手具有解毒防瘙痒的功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枸橼》曾云:“枸橼产闽广间……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其实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养生是个很奢侈的话题。于是人们在中药中给予了美好的期望,佛是普度众生,救人民于危难之中,救人于脱离于苦海中的象征。且在古代,佛教影响深远。以佛来命名,寄托了人们对于药材功效的希望。类似的还有王母珠,仙人掌等。

五、空青
空青是个很美的词。空可以是形容词,空青指青绿色。空又可以是名词,这时空青代指青色的天空。而空青在中医药中是指孔雀石的一种。为球形,翠绿色。可作绘画颜料,亦可入药。《隋书·礼仪志五》云:“其下施重层,以空青雕镂为龙凤象。”自然界的颜色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许多中药都有特定的颜色,于是中药的命名跟颜色息息相关。类似的还有朱砂,白果,紫萱,青皮等。
六、龙葵
龙葵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并不陌生,由于前几年大火的《仙剑奇侠传三》中有一个女性角色的名称就是龙葵。龙葵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消肿生肌的功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龙葵》言:“龙葵、龙珠,一类二种也,皆处处有之。四月生苗,嫩时可食,柔滑。渐高二三尺,茎大如筯,似灯笼草而无毛,叶似茄叶而小。五月以后,开小白花,五出,黄蕊。结子正圆,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数颗同缀,其味酸,中有细子,亦如茄子之子。”以龙与凤命名的药材在中草药中很常见。龙和凤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图腾,中草药中以龙凤命名,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药材的整体形似龙凤又或者像龙与凤的某一部分。龙曾经被人们描述为:“头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爪似鹰,掌似虎。”如地龙藤,金凤花因为形状形似龙凤而得名,而龙舌草,凤尾草则因像龙凤的舌头与尾巴而得名;第二种则是龙凤的化身,蛇与龙在体态上相近,所以将蛇看成小龙,于是蛇褪的皮也被称为“青龙衣”;第三种则是药材拥有神奇的功效,又或者是古人希望此药材拥有治愈人的效果,所以以龙凤命名,如凤仙花,龙眼。其实药材本身的效果并不立竿见影,但人们希望药材能像龙凤一样效果显著。又有人认为,以龙命名其实是贴合中国的十二生肖,如龙胆。
七、夜明砂
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避讳文化是其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中草药材的取名艺术中也有避讳的部分,夜明砂便是很好的例子。夜明砂是蝙蝠和蚕的粪便,砂其实是细碎微小的砂状物。夜明砂,就是即使在夜晚也能很好视物的颗粒物,有明目的效果。但是如果告诉病人服用的是动物粪便,不免令人排斥且难登大雅之堂,于是人们趋雅避俗取了较为文雅的名称。类似的还有五灵脂,五灵脂为鼠类粪便,据《本草纲目》记载:“状如凝脂,受五行之灵气。”??? ?????
八、刘寄奴
一些药材的命名与一些传说有很大关系,刘寄奴的名称便是如此。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传说有次上山打猎时,坠马摔伤,疼痛难忍。这时忽见一条蛇带来一颗草药,用之后消痛。从此草药便得名“刘寄奴”。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五·刘寄奴草》言:“刘寄奴一茎直上。叶似苍术,尖长糙涩,面深背淡,九月茎端分开数枝,一枝攒簇十朵小花,白瓣黄蕊……其子细长。”类似的取名还有徐长卿,牵牛子等。
九、何首乌
何首乌是植物名,根茎俱可入药。据宋·高承《事物纪原·草木花果·何首乌》云:“何首乌本曰夜合藤。昔有姓何人,见其叶夜交,异于余草,意其有灵,采服其根,老而不衰,头发愈黑,即因之名曰‘何首乌’也。一曰即其人姓名。”因顺州何田儿老来无子,但自从服用此药之后,毛发皆黑,且老来得子,并且活到百余岁,故得药名“何首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