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信息交流还是文学创作都离不开“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词。有时,凝神审视为我们的表达服务的文字符号,不可思议地发现,有些语词与古代祖先的生活竟然有着隐秘的联系。将其拈出并加以梳理,这些语词为我们呈现出远年的生活图景。

“笔耕”(依靠写作为生)和“舌耕”(依靠教书为生);“砚田”(文人靠文墨为生,故谓砚为“砚田”)和“范畴”(类型、范围。畴:田地的分界)。“抵牾”(跟另一方有矛盾)与农耕时代的主要工具——牛喜用角顶人的习性有关。“耕”“牛”和“田”成为构词的喻体,反映远年的农耕时代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提纲”“纲要”“纲目”中的“纲”指“提网的总绳”,“目”指“网眼”(汉语中有“纲举目张”的成语),“纲”成为喻体。可见驾船捕鱼也是古人谋生的途径之一。“薪水”(工资)一词借代的表义让我们穿越时空进入了以“打柴汲水”为日常劳作的近乎原始的生活场景。
古代,马和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故马和马车走的路称之为“马路”,沿用至今。常用词“鞭策”语义为“督促”,“鞭”与“策”都是赶马的工具。“策”是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笼络”有驾驭和控制之意,源于“笼”和“络”均为羁绊牲畜的工具。“发轫”意为“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词义理据是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轫),使车前进。“辅助”(从旁帮助)和“辅导”(帮助和指导)的词义与“辅”为车轮外的两条直木,用以增强车辐的承载力有关。“管辖”(管理)的词义与“辖”是安在车轴末端的铁销子,用以管住车轮,使之不会脱落有关。“比方”意为“用容易明白的事物说明不容易明白的事物”。“方”为并在一起的两只船,犹如建立相似关系的两个事物。而船是古人使用的除马和马车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
“肥皂”在现代汉语中指洗涤去污用的化学制品。据考,大约从南宋开始,人们将皂荚树含有碱性物质的肥厚的皂荚捣烂,用于去污垢。“爆竹”(鞭炮)的得名在于,古人为了驱鬼,焚竹使之受热炸开,发出响声。“漂亮”(好看、美观)也和古代的生活场景有关。古人用来做衣服的粗丝棉,先要用水洗,然后放在石板上用棒槌敲击(称之为“漂”),经过此道工序的布料变得更“亮丽”了。“结束”(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一词与古人的穿衣有关。古人穿长衣,衣襟上部腋下处要系短带,还要扎腰带。“结衣”和“束带”属于最后的环节。“借鉴”(现也说“借镜”。意为“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一词中的“鉴”是指古人用于梳妆的铜镜。“盘缠”意为“交通、伙食、住宿等方面的开支”,理据为古人通常将旅途上需要的费用绑在腰带上。
“巾帼”(妇女)的所指与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帼)有关。“丫头”(旧时称婢女,现称女孩子)的说法源于古代年轻的女性把头发梳挽成环状,分别于左右两鬓的发式。“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势利、有功名的人)的所指与古代士大夫通常腰间束很宽的带子(绅)有关。“袖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源于古人的袖子曾当衣袋使用。古代富家子弟通常穿细绢(纨)做的裤子(绔),故用“纨绔”指有钱人家,如“纨绔子弟”。
源于《诗经》的“琢磨”(思索、考虑)和“切磋”(商量、研讨)两个词的所指与古代的工艺有关。古代把骨头加工成器物叫“切”,把象牙加工成器物叫“磋”,把玉加工成器物叫“琢”,把石头加工成器物叫“磨”。四字均有力求完美、达成目标的寓意。故,汉语中的“成器”(成为有用的人)与古人成功完成工艺制作的类比有关。“器重”(看重)源于古人重视人和珍重器物的类比。“砥砺”是磨刀石(“砥”为细的磨刀石),产生“磨练”义,足见刀具是当时手工业生产需要经常磨砺的重要工具。
“规矩”意为“一定的标准、法则、习惯”。在古代,“规”和“矩”分别为画圆形和方形的工具,故有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说。“模范”(值得学习的,作为榜样的人)中的“范”原意为“铸造器物的模子”。“熏陶”意为“在长期接触中产生好的影响”。“熏”指用香气熏物,“陶”指“范土制器”。与“熏陶”同义的“陶冶”也与古代的工艺有关(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权衡”(考虑、思量)的语义指向与古代的衡器——称有关:“权”是秤砣,“衡”是秤杆。“寻常”(普通、平常)的语义指向则与古代的度量有关: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寻”和“常”都是普通的长度。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的说法源于古代刻板印书以梓木为上等用料;“杀青”(完成著作)的说法源于古人在竹简上著书立说,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杀青”。“篇幅”(文章的长短)的今义是由“竹简的宽度”引申而来的。
古代的酒文化特别发达。“酝酿”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个词很早就产生了引申义,喻指做准备工作,进行事先策划。“斟酌”(考虑事情、文字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筵席上,主人向客人筛酒。“筛酒不满曰斟,杯满曰酌。为客倒酒不宜过满,也不宜不满,尤应注意适当。”(王艾录《汉语理据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由“斟酌”的原始义我们可以想象出古人宾主把酒畅叙、潇洒闲适的生活场景。
检阅手头找到的这些还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符号,为它们对古代生活的全息反映而怦然心动,从而对这些成为古代生活信息载体的文字产生敬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