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网络詈骂语的转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黄惠婷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言论开放性的提高,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网络交流中涌入了大量的詈骂语,例如“傻逼”“操你妈”“我操”“你妹”……无论是传播速度还是更新速度,詈骂语都能超越其他新词语,迅速占领各大社交平台,如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而近年来,这些网络詈骂语却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社交平台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有明显詈骂含义的词语,而是较难看出其内涵的新型词语,例如“煞笔”“草泥马““卧槽”“泥煤”等等。这些新型詈骂语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表达意义上也发生了改变。

一、网络詈骂语的转型方式

新型网络詈骂语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转型:

(一)谐音

绝大多数新型网络詈骂语都是通过谐音,将原来的詈骂语改造成不同形式的词语的,而有的谐音又不止一种形式。例如,“傻逼”一词,网络上较常出现的谐音形式是“煞笔”和“傻比”;“卧槽”有“卧槽”“我草”“窝草”等多种形式。由于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字,因此人们通常采用同音异性的谐音词代替原有的詈骂语。

詈骂语的谐音又分成三种,一是借助现代汉语中原有的词语,使之在特定的语境有詈骂的含义,如“草泥马”是“操你妈”的谐音,但“草泥马”原指原产于南美洲的羊驼。又如“碉堡”是“屌爆”的谐音,如果单看“碉堡”,我们会认为它只是现实意义上的军事堡垒,但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就不一样了。其他例子还有“泥煤”(你妹)、“卧槽”(我操)、“麻痹”(妈逼)、“我去年买了个表”( 我去你妈了个逼)等等。

二是根据谐音,创造出现代汉语中没有的词,这些词往往不具有固定性,形态多变。如根据“妈了个逼”,网民创造了“马勒戈壁”“妈了个比”等形式;“混蛋”还可写作“魂淡”;用“次奥”代替“操”等。
第三种是用现代汉语的谐音,代替英语詈骂语,如“法克”(fuck)、“碧池”(bitch)、“狗带”(go die)等等。

(二)字母缩写

一些网络詈骂语是利用汉语拼音的首字母来构成的,例如MLGB(妈了个逼)、SB(傻逼),NIMA(你妈);还有一些只是用英文字母代替敏感字眼,如傻B,我CAO等。字母词表达起来方便快捷,表意含糊,而且与原来的詈骂语存在较大差异。

(三)用X(或“叉”)代替

为了逃过网络审查或屏蔽,网民用一个未知符号“X”来代替敏感字眼,如“我X你”“傻X(或傻叉)”等。

二、网络詈骂语含义的多样性

除了表示责备、批评等原有的詈骂含义以外,网络詈骂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还有着不同的含义。

(一)表达愤怒、失望

“太尼玛残暴了!勇士三节以93-49狂屠灰熊!44分啊我去!!”(摘自“新浪NBA”微博)

“到了这个年纪,朋友圈一堆晒孩子的,明明丑的跟猴子一样的破孩子,一堆大龄女青还啊呀好可爱~可爱?曾志伟都比这可爱好不,实话实说啊不然这孩子以后怎么直面人生,小时候很可爱的什么都是谎言!谎言啊魂淡!”(摘自“青春割破容颜”微博)

(二)自嘲、自讽

“以前初中上数学课,窗外隔壁小学在开什么会吧,不想听课就瞅着外面,结果,领导讲话完了,下面热烈鼓掌,我尼玛也跟着煞笔一样的拍巴掌永远忘不了数学老师和全班同学看着我的眼光。”(摘自“糗事百科”微博)

(三)感叹、激动

“卧槽,这演技爆棚了,画面太美!”(摘自“当时我就震惊了”微博)

“我去年买了个表!恨不得贴个‘我是单身’在脸上。”(摘自“吾有故人抱剑去”的微博)

(四)怜爱、打趣

“又给我寄东西的你,不肯给我地址的你,碧池如你。”(摘自“流水轻浮灯”的微博)

“你们两个SB慢慢争好啦,我先开动了。”(摘自“喵星人的喵星球”微博)

三、网络詈骂语转型原因

第一,网络审查以及对敏感词的屏蔽。关于敏感词,百度百科上这样说道:“在多数网站,敏感词一般是指带有敏感政治倾向(或反执政党倾向)、暴力倾向、不健康色彩的词或不文明语,也有一些网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只适用于本网站的特殊敏感词。”就像古代人会避讳一样,现代网络也会屏蔽一些敏感词。因此,许多原有的詈骂语就成为了敏感词,比如“逼”“屌”“操”等。人们为了规避这些敏感词,便创造了大量的谐音词或字母词。

第二,情感表达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愤怒、失望、自嘲等,人们往往会借助互联网来表达。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另外,人们为了减轻说话的语气,达到一种相对轻松娱乐的效果,也会采用谐音词或字母词,赋予詈骂语新的表达意义,使语言显得诙谐幽默。因此,网络詈骂语也备受段子手青睐。

第三,从众心理的影响与智能拼音输入法的普及。新型詈骂语一开始都是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用的,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流通迅速与广泛传播,新词语慢慢地为更多人接受,继而成为与原词使用频率相当或超过原词的词语。然后这些新词被纳入到输入法词库中,由于新词语使用频繁,在输出语言时人们在不自觉中就使用了这些新词。

第四,女权意识的增强。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用词方面也表现出了尊重女性的趋势。例如“尼玛”“泥煤”“逗比”等,用其他汉字取代了原本詈骂语中带有歧视女性、贬低女性的字眼,改变了女性在中国语言词汇中的低下地位。

 

 

 



  2016 年第 4 期 总第 38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7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