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从“狗带”说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郑 昕

一、“狗带”分析与异化翻译造词分析

社交网络流行语中,部分词语通过音译外语词产生,显得诙谐活泼,为大众广为使用和传播。2015网络流行语“狗带”一词,便是此类词语的特例,但并不归入“新词”范畴。

(一)“狗带”溯源

2015的热门社交网络流行语——“狗带”一词,时常出现在微信表情中。追及词源,该词源自年度话题人物黄子韬在一次演唱会上表演的英文Rap。部分歌词如下:

Don’t be naive..This is my life.

I am fine.

我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 die, Huh?

Your life is loser! So don‘t waste your time on making rumor!

?“我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 die”一句中,因部分中文掺杂在英文中,形似残缺不全的“洋泾浜英语”。后网友出于讽刺目的,将Rap的一句歌词单独提炼为 “我不会就这样轻易地狗带”,经过社交网络的大量转发而出名,无意间竟演绎出年度热句,在2015年的社交网络流行词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狗带”的释义和用法

“狗带”作为“go die”的音译词,词类上划分为动词,在句子中充当宾语成分。 “狗带”通常包含两层语义:

1.意为“去死”。骂詈语的隐晦化表达,表达无奈、嘲讽或薄怒的微妙情感,但并无恶意攻击的意味。例如:

你给我狗带

听你唱歌不如狗带

上班实在太无聊了,我选择狗带

2.衍生 “服输”“让步”或“妥协”等隐含义。主语多为第一人称“我”,也有其他人称的使用。原出处采用了这种用法。例如:

我绝不会轻易地狗带

坚持住,不要轻易狗带

房价太高,最好还是狗带吧。

3.除了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外,各大新闻媒体的标题中也出现了“狗带”一词的身影,用法例如:

玳瑁姑姑昨晚“领盒饭” 坏女人狗带都会上热搜——中国日报网2015-12-18

素颜女神王丽坤四点起床看剧本 结果选择了狗带——中国广播网2015-12-18

美少女Makiyo惨变大妈 不卸妆睡觉会狗带——中国青年网2015-12-06

2016考研:坚持住,不要轻易狗带——搜狐网2015-12-11

通过对语料的初步归纳分析,我们可以简单总结出“狗带”的用法:通常存在于[动词+狗带]句式中,如:与行为动词“选择”、能愿动词“会”等词语搭配,肯定语气的陈述句为主;或者存在于 [副词+狗带]句式中,如:与副词“轻易”“不如”“还是”等词语搭配成句,具有否定和让步的意味。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社交网络词会随着造词者或传播者的区别产生变换,释义和用法并非一成不变,语用条件也存在不稳固性。故笔者上述的释义用法仅供参考,需要不断地补充更新。

(三)“狗带”的构词与“异化回译”“中式英语”之辨

从构词方法上看,“狗带”是一个单纯词,由外来语音译而来。如下图所示:


“狗带”的异化回译流程

可见,中文的骂詈语“去死”直译为中式英语“Go to die”,通过缩略策略简化为“Go die”,从而衍生出双音节词“狗带”。

两度回译而来的外来音译词,“Go-狗(gǒu)”和“die-带(dài)”通过谐音替代的异化处理,仅在语音上存在相似的关联,而一定程度上保留来源语和目标语的各自独立的特色,作出异化区别。翻译策略“狗带”这一网络流行语的造词过程,体现了翻译的“异化”原则,而非“归化”。

再之,“狗带”并不能算作常规意义上的翻译,更像是为“中式英语”进行汉语注音,赋予“狗带”一词新语义内涵。这像是一种新式残缺的“洋泾浜英语”,即“中式英语”,沉寂了一段时间又重新掀起流行语界的又一造词潮流。但如若稍加探究,便发现其与“中式英语”构词又有一定的区别。

中式英语(也叫“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和干扰,在英语学习中套用汉语的使用规则和习惯,出现的不符合英语使用规范或文化习惯的英语形式”。中式英语造就的网络热词很多,例如:lose face(丢面子)、no can do(不能做/干不了)、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no wind, no waves(无风不起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等,目前其中前面三个词组已融入主流英语。

但“狗带”不能认定为“中式英语”,因为中式英语是非英非汉的语言,是一种不地道的英语过度形式,其谬误成因具有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而“狗带”是一种特殊的异化回译现象,词源的直接来源是英文,间接来自中文,并无明显的英文优势。“狗带”显然不符合其定义和特点,要做出区别。

“狗带”也需和“非字词”做出区别。“非字词”主要指纯粹的外语词或尚未汉化的外来词(alienism), 其起源、存在和发展受到外语和外语国家的影响,属于公开的语码转换,而非“狗带”所属的非完全转换。具体区分在此处不作展开分析。

二、社交网络流行语异化翻译探因

简单的一个词,为什么要经过如此复杂的回译处理?又为什么被社交网络和主流媒体的受众所青睐呢?经过多方面的探究,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语音理据:谐音提供可能性

从语音角度来看,汉语音少义多,同音现象丰富,谐音造词也是新词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不仅汉语内部谐音现象丰富,与英语之间也存在谐音,条件为跨语域造词提供了可能性。

借用英汉谐音的网络流行语很多,以“李明明和韩梅梅”微信表情包文字条为例(下图)。

在语音上关联互译,例如You need cry(有你的快递)、Here we go(嘿喂狗),和Holy high(好厉害)、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会死)等等。但以上的造词仅仅局限在“洋泾滨”式语言,停留在英语形式,而“狗带”一词多了英语通过谐音回译的程序,较之更加复杂。

(二)语用理据:陌生化幽默化的必然性

网聊词汇所承载的色彩及语用,让原本存在虚拟中的社交对话变得更加生动,网聊词汇成为网络社交的必备单品并非偶然。但通过异化回译的方法,“狗带”去除了“去死”的粗俗和直接的外衣,采取了陌生化的策略。而且情感趋于平缓,更倾向于自讽、无奈和薄怒的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冷幽默”效果。而且化虚为实,“狗带”流行词相对符合汉民族具象思维的特点,显得更加有趣,因此易于接受。

“狗带”这一骂詈语经过异化回译,从字面上难以知晓其含义的隐晦性表达,这一骂詈语因陌生化的语法化而合法化,连网络管理员也不能察觉或清理它们,也有评论说“正伤害着网民的身心健康,污染着网络的文明空气”。

(三)心理理据:求异心理和元语用意识作用

“狗带”这一异化回译而来的流行语的使用,和一般字词的使用一样,受使用者语用目的的驱使。所不同的是, “狗带”流行语所实现的语用目的可能稍不同于一般字词,而且使用者的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aware-ness)程度较高,“狗带”创写者在创作时潜意识里完全意识到了这个“非字词”的语用价值。这种异化翻译法陌生化处理后产生的流行语, 在视觉上给人“异域风情”的新鲜感,

例如,网民使用网络专用“狗带”时就是为了幽默好玩,节省时间和费用,凸显个性。因此使用这些“非字词”时的“幽默+节约+个性”的元语用意识程度很高,既符合元语用的认知心理,也暗中契合了求异的社会心理。

(四)网媒理据:社交自媒体提供载体

社交自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微博具有很强的大众传播能力,微信具有很强的人际传播能力。“狗带”从微博段子手的语句中脱胎而出,在微信表情的传播中越来越为人所熟知。一旦与网络媒体联系起来,其网络流行度与大众对技术的接受有密切关联,可以用技术接受模型作分析。

技术接受模型认为,用户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会对媒介产生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二者是影响用户使用信息技术的决定因素,1992年,Davis在技术接受模型中引入感知娱乐性(Perceived Enjoyment)变量拓展改良后的技术接受模型如图所示。通过技术接受模型的理念,“狗带”这一新流行语所赋予的情绪及所表达的含义比较丰富,能够表情达意,增加骂詈语的委婉含义,符合感知有用性;而且缩略的策略,让原本存在虚拟中的社交对话变得更加简洁和生动,属于“快餐式”的语言,符合感知易用性;而且有一定的嘲讽、“冷幽默”效果,具备“感知娱乐性”。因此更为社交网络的使用者所接纳和传播。

可以说,网络流行语的应用并不意味着汉语的悲哀,汉语的独特魅力是任何语言也无法取代的。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狗带”这样因社交网络而兴起的流行语,我们也应该静心容忍,既有辩证的眼光又保持宽容的态度。



  2016 年第 4 期 总第 38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7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