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网语解析
首都师范大学 惠天罡

白金汉 指凭自己的实力打拼、奋斗,最终成为城市高薪一族的男士。他们独立自主,年轻有为,不靠父母,不靠关系,更不会投机,凭借自己的努力,充满智慧,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一种新型的自我价值观。

剁手党 指沉溺于网络购物的人群。因其在商家促销的宣传、造势下,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不停地操作电脑和手机,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冲动地进行网络购物,买了很多看似有用、实际价值较低的物品,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很多人悔不当初,有些人甚至后悔得想“剁手”,有网友自嘲或戏谑此类人群为“剁手党”。有网友认为该词源于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九指神丐洪七公有一次因贪吃误了大事,一发狠剁掉了自己的手指,但一遇到美食仍然把持不住。以上网络购物人群状态与之十分相似。2015年12月,《咬文嚼字》杂志发布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剁手党”排第八。

猴赛雷 广东话“好犀利(好厉害)”的谐音。源于一名90后女性在网上发帖大秀自己的照片和找男友的标准,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嘲讽。“猴赛雷”指这位华裔女子,也泛指这一事件。2016年春晚吉祥物“康康”形象公布之后,因其脸颊的部分有两个球状的凸起,被网友称作“猴腮雷”,又引发了另一调侃之义。这里的“猴腮雷”学名叫“颊囊”,也称为“食囊”,是一部分灵长目和啮齿目动物口腔两侧特有的一种囊状结构,具有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

获得感 本来表示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该词由此迅速流行,多用于指人们获得的某种幸福感。

坑友圈 随着人们对手机、网络社交的依赖越来越强,“朋友圈”作为一个网络熟人社会,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朋友圈”的传播环境毕竟相对封闭,自我纠错能力较弱,广告、谣言便有可能充斥其间,进而严重污染了“朋友圈”的社交生态。某些微信公众号充当着传谣者的角色,通过发布谣言达到涨粉的目的,进而吸引广告投放牟利。有人认为,对于“朋友圈”里的信息,网民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介认知力和信息鉴别力,对一些自己无法确认的信息,可以通过网上搜索官方信息或致电询问等方式辨别真伪,然后再决定是否转发,如果觉得有疑点可通过正规渠道举报。

融职业 将高科技、新媒体手段与传统职业形式嫁接,为受众带来新的体验的融合型职业。它是一种互联网新职业,主要特点是和新技术紧密结合,像自媒体、创客等,有些已经成形,有些还没有明确界定。但这些新职业的发展趋势已十分明显,并会成为未来的经济现象。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其中与互联网相关的新职业就有十余项,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计算机软件测试员、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员等。旅行体验师、网购砍价师、网游陪练、网店装修师等互联网新职业,则属互联网“职业新生代”,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成为一项国家认可的正式职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由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职业,将对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生态、行业结构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社交媒体自恋狂 对于数百万人来说,随着他们社交媒体上的“赞”“代言”“点击量”等关键指标的不断飙升,一个社交媒体的泡沫也在日益膨胀,人们普遍认为社交媒体爆炸性增长主要就是因为它满足了许多人“自恋”的情结。这些人整天过于痴迷地盯着高清图片或者对着电脑、手机屏幕,沉溺在无尽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有人称其为“社交媒体自恋狂”。美国互联网信息专家Bill Davidow认为,频繁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会让人们的自恋倾向越来越严重。他在论文《互联网时代的“自恋流行病”》中援引了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互联网时代,那些有自恋倾向的人正在为互联网用户设定流行标准,这将导致人们可能会因没有与他人同样的体验而感到焦虑或消沉。因此,Bill Davidow强调,互联网用户应保持冷静心态,勿让有自恋倾向的人“蒙蔽双眼”。人们在表达真实的自我时,的确需要一定程度自恋和自爱,但是这种自恋却并不是痴迷于自己的虚拟的形象,若是我们任由这种虚拟的自我泡沫不断膨胀,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自己。

手机走神 指某些人走路或开车时盯着手机,不留意周围的情况的现象。对这些人来说,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无论是吃饭、如厕还是出门坐车,都喜欢握着手机打发时间,甚至连开车的时候也不忘时不时看一眼手机。这种状态在英文里可以用“Moblivious”表示,当你的双眼盯着手机屏幕时,很可能就会忽略周边的环境,从而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刷剧减压 指人们在短时间内通过移动终端连续大量观看电视剧集来达到减压目的的行为。以上行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兴起而出现,由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具有可离线浏览、续航能力强等优势,很多青年人选择其作为观看热播剧的得力“刷剧利器”。一些知名视频网站也入选了他们的“刷剧琅琊榜”。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方建移教授指出,“刷剧”的成因很多,有来自剧集本身的完形吸引,也有观影者自身放松的需要。“当今社会,时间、信息、人际关系等均呈现碎片化的特点,碎片化的环境让人选择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方建移提醒“刷剧”的年轻人,沉浸于光影世界的同时切记把握好“度”。

U盘式生存 指每个人像U盘一样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的生存状态。罗振宇提出了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有一次他到一个大学去讲课,随机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大四学生中找到工作的有一堆人,其中有说考公务员的,有说进入大公司的。随后罗振宇表示:“你们这些找着工作的还真别看不起那些到现在还没找着工作的同学,没准10年或20年之后,你们混得还不如当时那个没找着工作的人好。大家说这是心理安慰,其实还真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存活,往往以一个独立的手艺人方式存活,比加入组织要好得多。”这也是罗振宇提出来供80后朋友参考的第一个生存困境解决方案:U盘化生存。老虎身上的苍蝇,终究只是苍蝇,离开了老虎,经不起一拍子。今后的社会,自身能力才会是你能混得怎样的决定因素。“单位情结”属于老一辈人,年轻人得争取做一个有价值的U盘,不依附任何“单位”也有存在的理由。

网购后遗症 网民在“双十一”“双十二”这样典型的网络促销活动中出现的网络购物后遗症。具体症状有:虽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可总想买点什么;看到别人买到便宜货,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好不容易挑中件东西,却又担心会打折降价而罢手;下单了还不忘到处比价;网购了商品后,频频刷订单状态查看货物情况;网购后又“后悔”,然后忙着退货。针对以上问题,有电商提醒人们,在挑选商品时擦亮双眼,尤其要对“七天无理由退货”“不适用退货商品”条款的商品进行确认。消费者要选择大型、正规的购物网站,必要的时候要对经营者的信息进行验证,网购时尽量选用安全功能的浏览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可以有效屏蔽一些钓鱼网站,另外在付款方式上选择网银这种安全性较高的付款方式。 

网红 “网络红人”的简称。指被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网红”走红的原因有可能是出众的才貌或搞怪的行为,也可能是由于某个意外事件,还可能是网络推手的运作等。有人认为,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红”身上的特质迎合了网络世界“审美”或“审丑”的心理,从而赢得广大网民理性或非理性的关注。该词的热度在2015年迅速飙升,和媒体纷纷爆出明星大腕与“网红”女友的恋情有关。如郭富城的新女友就是一例。

微信群依赖症 微信群丰富了社交的形式,也为网友及时了解好友动态和阅读网络信息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出现了群组过多、信息泛滥的现象,有时微信群的碎片化阅读带来的思考和感受也容易浅层化和片面化,网友对微信群的利用也面临边界问题,过度使用就会造成与现实脱节。其实,微信群终究是一种技术工具,取代不了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交流。有人说,一个人在微信群里有多活跃,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多无聊,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反映了微信群过度使用的问题。有人建议,为平衡个人空间和群组喧嚣的关系,最好尽量控制上“群”时间,适度使用微信群,不要沉溺其中。适度离开微信群,可以让我们有机会反思对媒介和信息的依赖。有时不用微信,打个电话,或许会发现电话即时沟通效率更高,面对面交谈,会发现彼此之间更加亲近。

心愿众筹 “网络众筹”指当事人或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发起,由其他网友通过网络集资的方式支持当事人发起的项目的行为,当事人或机构众筹成功以后,再按照当初的承诺回报自己的支持者。众筹的规则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募捐或网络借贷。比如筹资项目必须在发起人预设的时间内达到或超过目标金额才算成功;在设定天数内,达到或者超过目标金额,项目即成功,发起人可获得资金;筹资项目完成后,支持者将得到发起人预先承诺的回报,如果项目筹资失败,那么已获资金须全部退还支持者;众筹不是捐款,支持者的所有支持一定要设有相应的回报。但是部分网友并没有准确理解“众筹”的含义,以为就是找个借口向别人要钱来完成自己的某个心愿,购买某件商品。一些网友拿一些完全出于个人目的的项目来募集资金,导致其成为一种实际上的“网络乞讨”,完全背离了其本义;还有些网友不遵守众筹的规则,把其当成了网络捐款,最终落得一个“网络诈骗”的指责。有时,在QQ群、微信朋友圈发起众筹活动最好慎重,陌生人自然可以不予理会,但是对于平时相熟的亲朋好友,如果不支持又怕伤了情面,支持又觉得心不甘情不愿,这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绑架”,既无益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展客 “展客在线展示系统”的简称。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丁戍、张新宇在该校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孙未未和上海纽约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张峥的指导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基于此的在线设计模式开发出“课堂互动神器”,这项神器融合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与实体课堂优点,令上课体验焕然一新。使用“展客”后,课堂上即使没人举手也不会冷场,操作移动终端就能浏览课件、参与互动的课堂。2015年8月11日,团队开始进行相对开放的内测,团队邀请来自校内不同院系的多位老师在课堂上试用系统。2015年11月,该系统已能够从线上走入实体。MOOC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沿用了传统演示文稿的简单交互模式,它的优势除打破时空限制外,主要体现在一些交互性细节的加强。比如,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插入在线问题,而学生则可以在线上论坛彼此分享观点、进行讨论。而“展客”为实体课堂加入了这些高效的互动模式,同时保留了实体课堂的强定制性与高交流效率,将两者优势进行了互补。


  2016 年第 3 期 总第 37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5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