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很火的“宝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 冯韵嘉

“宝宝”这个词从未过时,无论是对小孩的昵称还是男女朋友之间的爱称,它一直都被频繁使用。但最近它以另一种意义上的诠释火起来了。如“本宝宝”“吓死宝宝了”“累死宝宝了”等用语不仅在微博,微信等传播平台得到充分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也喜欢用“宝宝”自称。这样一个可爱的自称,已经成为2015年的一大热词。

如今网络词语的使用的热潮,不会在乎它是生僻的古词语像“囧”还是像“宝宝”这样的通俗易懂的词语,能火起来必然是它通过各种媒体,无孔不入地充斥语言生活,让人无法忽略。“宝宝”这个词最早是源于“吓死宝宝了”。这个出自哪里,有这么几个说法:

①奔跑吧兄弟中王宝强说的:“吓死宝宝了。”

②天下第一贱客——小唠的口头语。出于对他那卓越风姿和非凡气质的敬仰之情,我们就很习惯的把“吓死宝宝了”这句话挂在嘴边了。

③原话“吓死爹了”“吓死爸爸了”后来改成“吓死宝宝了”。

在之后,“宝宝”这个词被媒体所广泛使用:

①聪明灵泛的宝宝们,今晚#快乐大本营# 将会有两个淘气宝宝潜伏在众宝宝中!(新浪微博:快乐大本营2015年11月21日)

②《一份关于睡眠的调查报告吓死本宝宝了》(上海博艺2015年11月17日)

③《本宝宝要成精了!拉布拉多犬借冲浪板巧取网球》(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5年11月5日)

让我们先通过《新华字典》来了解“宝”这个字的解释:

①〈名〉宝物;珍贵的东西。《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也。”

【又】〈名意动〉以……为宝;珍视;珍爱。《孟子?尽心》:“~珠玉者,殃必及身。”

②〈名〉泛指珍贵的事物。《过秦论》:“不爱珍器重~肥沃之地。”③〈形〉珍贵的。《涉江》:“被明月兮珮~璐。”

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知道“宝”无论用于什么词性,都表示一种珍爱之意。而现在广泛使用的“宝宝”的意义也基本符合其字典解释。而“宝宝”这个词的字典解释是对小孩儿的爱称,相当于英文中的baby或darling。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叠词,而叠词的作用有两点: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起强调作用。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无论是从语音还是语义的角度,我们都能知道这是一个讨喜的称呼,无论是他称或自称。朗朗上口,并且强调自身的同时又不缺幽默感。

对于“宝宝”这个词的广泛使用,我觉得更多的应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去理解,因为语言的使用就是表达,这个词的背后必然隐藏了深层含义和一些情感层面的东西,才会被广泛使用。一方面,不难发现,从“吓死宝宝了”“累死宝宝了”可以看到,“吓死了”“累死了”作为“宝宝”的补语,去补充“宝宝”的状态。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对自己现状的抱怨或唠叨。而这种抱怨或唠叨的,通过“宝宝”代替“我”,就像一种撒娇,更多地体现希望对方心疼自己,得到对方重视或者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不严重,仅仅浅程度的抱怨。那这个词语就能很好地去表达使用者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通过“本宝宝”“你将永远失去你的宝宝”,可以看出,在之前,一般“宝宝”会用做他人对自己的爱称,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自称。这种他称和自称的转换,在我看来是对自己身份的提高与重视。我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我是“宝”,我是你的“宝宝”,你应该重视我,珍爱我。当然,里面还有傲娇的情绪。用“宝宝”来自称,也是我常用的一种自称。在用这个词语的时候,总会把自己代入一种小孩儿的角色之中,好似无理取闹、撒娇都是可以被包容的。当然,我的述说对象一般也是十分亲近的人,否则也说不出口呀。所以,“宝宝”这个词如果是用于交流的话,一般对象都是和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或情侣之间,其中也有互相开玩笑的意味。不过这个词如果频繁使用或滥用,就显得矫情,让人产生反感。如:“现在才吃完饭,本宝宝不高兴,本宝宝有小情绪了。”(来自一位男士朋友圈)“宝宝”这个词男生使用,感觉还是有些奇怪。特别是简单的一句话中,出现了两个“本宝宝”,让我都无法把重点放在其抱怨上了。不少网上热词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在某个阶段被人广泛而频繁地使用之后,反倒让人产生了抵触之感或觉得麻木。

从2014年至今,“宝宝”只经过了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便不断发展、创新。由此可见,媒体对新词新语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无论如何,我们用一种轻松的状态去对待“宝宝”这个词在交流过程的运用时,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


  2016 年第 3 期 总第 37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5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