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宝宝”新用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曹亚敏

《汉语大词典》对“宝宝”一词的解释:①对小儿的爱称;②方言。称家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今“宝宝”一词又出现了新的用法,先看几个例子:

(1)其中被大家一致公认的头条新闻是兔宝宝邮票。(戴定国 《美国邮票新贵:兔宝宝》)

(2)一只公猴试图触碰猴宝宝,被猴妈妈呲牙吓退,并一次次被推开。(《猴宝宝夭折 猴妈妈怀抱数日不松手》,凤凰网,2014年5月13日)

(3)照片由32岁摄影师塔妮亚(Tanja Merensky-Hartinger)拍摄,照片中一只巨型鳄鱼头部浮出水面,口中咬著一条鳄鱼宝宝……(《鳄鱼吞食鳄鱼宝宝一幕》,凤凰网,2015年8月6日)

(4)豆豆的身上结满了又大又圆的胖宝宝——小豆豆,那可爱的小豆豆躺在小吊床里舒舒服服地睡着哩!(陈日朋 《豆豆和菌菌》)

由此可见,“宝宝”除了指人(小孩)和特指蚕宝宝之外还可以指兔子、猴子、鳄鱼、大豆等其他动植物。

(5)“我给你做些‘氮点心',也费不了多少事,我天生就有吃氮的本领,空气中那些氮气分子宝宝很听话,我把它们吃进肚里,再变化氮点心送给你,这有什么呢?”(陈日朋 《豆豆和菌菌》)

(6)苯宝宝让你尝尝醛基的厉害。(《“苯宝宝”化学表情包创作大会》,果壳网,2015年11月9日)

这里的“宝宝”,分别指化学中的气体元素“氮”和有机化合物“苯”,由此可见,“宝宝”一词还可以用于指化学物质。

可见,“宝宝”可以用于动植物及其化学物质,使用对象不断扩大,这些使用对象往往具有“小的、可爱的、令人怜爱的”意思,带有一种拟人的用法,往往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常常使词语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词义也相对发生变化。“宝宝”一词也被用到多个领域,比如: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文化生活领域等。先看几个例子:

(7)其他理财宝宝收益来看,目前百度百赚在3.336%,新浪微财富收益率3.048%,其他主流“理财宝宝”们的收益率也都在3%-3.5%之间。(《同为理财宝宝 余额宝收益率2.9%财猫定期宝12.5%》,中国网,2015年11月4日)

(8)以区间内万份基金单位来看,有机构统计称,今年一季度,余额宝的收益在宝宝中居榜首,每万元收益高达202元,理财通和零钱宝分列第二、第三名。(《理财人该把什么宝宝抱回家》,凤凰网财经,2014年4月11日)

这些理财类“宝宝”都是经济领域新兴的理财产品,能给理财者带来一定的收益。“宝宝”类新兴的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互联网系、基金公司系和银行系中的三大类理财产品。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网络游戏发展迅速。其中,许多游戏里都有一种战斗宠物,这种战斗宠物也叫“宝宝”,宠物“宝宝”要通过游戏币或金钱进行购买,拥有“宝宝”是玩家级别身份的象征,宠物“宝宝”的主要作用就是辅助游戏中的玩家进行战斗。

(9)金属性的宝宝:按五行,土生金,而土时辰打金属性的宝宝是最佳时辰。(《宝宝打书80%成功》,17173游戏网,2008年1月29日)

(10)这个神武变异瑶池天女宝宝的攻击资质是1296,防御资质是1574,体力资质是1285,法力资质是1501,速度资质上限是1364。(《神武极品宝宝图鉴 7技能瑶池天女宝宝》,17173游戏网,2012年10月21日)

这些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文化生活领域等使用的“宝宝”,带有“珍贵的、贵重的、值钱的”意义,这是“宝”字本义或“宝贝”义引申的结果。

语言生活中的语言事实要求我们不断观察、分析新的语言现象,不断探求它们的新义和新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网络语“宝宝”。例如“吓死宝宝了”“吓死宝宝啦”“气死宝宝了”“疼死宝宝了”“累死宝宝了”等,这里的“宝宝”义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孩”,网络体“宝宝”可以指成年大人,主要起指代对象的作用,可以指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等任何人,而且词性也出现了由名词向代词靠拢的倾向。

(11)舰娘中国玩家大骂游戏制作人 吓死日本宝宝了。(《舰娘中国玩家大骂游戏制作人 吓死日本宝宝了》17173游戏网,2015年8月15日)

(12)吉克隽逸唱得不好时刘欢会说“吓死宝宝了”。(大河报,2015年11月28日)

综上所述,“宝宝”一词出现了很多新用和新义,可以用于指小的、可爱的动植物及其化学物质等,其称代对象的范围也延伸扩大到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文化生活领域等多个领域。“宝宝”一词的词义不断引申扩大,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词汇系统的开放性。


  2016 年第 3 期 总第 37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5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