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懂“哎”吗?
北京语言大学 张 舒

近日,和老师闲聊,谈到以后就业问题,为了表示区区一名硕士生就业难的问题,随口说道:“哎,我不喜欢中小学语文,否则去中小学教语文,也很不错。”本来,和谐融洽的师生谈话,忽然间中止。老师说:“你这还哎上了!”不懂老师深意,答道:“哎,前途渺茫啊。”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严肃地讲道:“语言学硕士生应该用‘哎’称呼我吗?”忽觉,大事不好,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言语之意。慌忙解释:“此‘哎’非彼‘哎’,老师,我的本意欲表无奈之意,你理解为表称呼之意。”

百思不得其解,“哎”不是叹词吗?不是表示感叹语气吗?为什么被人理解为称呼之意?观察身边同学,发现“哎”词运用普遍。如:“哎,你帮我拿下手机。”“哎,你们的活动今天举办得如何?”“哎,小朋友你几岁了?”“哎,我知道了。”“哎!结果怎么是这样子的?”哎,一个叹词,运用好广泛。冥冥之中,明白了老师为何能理解为称呼之意。

拿出《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想细究“哎”义。两种解释:①表示惊讶或不满意:~!真是想不到的事情|~!你怎么能这么说呢!②表示提醒:~,我倒有个办法,你们大家看行不行? (第2页)和“哎,会议举办得如何?”都表提醒之义,但总感觉相差甚远。

叹词的写法不固定,同一声音,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汉字表示。难道,我们要表达的是“唉”义?暂且认为,“哎”和“唉”口语中趋同。细查“唉”词,两种读音。读作“āi”,两种解释:①表示应答:~,我在这儿|~,我知道了。②表示叹息:~,有什么办法呢?|他双手抱着头,~~地直叹气。读作“ài”,表示伤感或惋惜:~,病了几天,把工作都耽误了|~,好好儿的一套书,弄丢了两本。(第3页)

唉有应答之义,似乎和称谓有点接近。但“哎,今天的事情请见谅”和“唉,我知道了”中两个“哎”字表达之义相差甚远。

试图从词典入手,解决“哎”义失败。不妨,从叹词入手,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如“唉、啊、哼、哦、哎呦”和“喂、嗯”。“哎”也为叹词,也应该具备这三项意义,“感叹、呼唤、应答”。但翻看学者研究发现,一般认为“哎”只有感叹、应答义。弱化“呼唤”,重视“应答”的经典范例为,“① 小王,你来一下! (呼) ② 哎,这就来了! (应)”。

分析现实生活中大量的语言实例,不难发现“哎”表“呼唤”义也很常见。同时,“哎”表呼唤,笔者认为有两种用法:第一,和“应答”义相对,如“哎,妈妈您在做饭吗”;第二,表“称呼”之义,“哎,白天的事情不要见怪”。

总结起来,“哎”可用作表感叹、提醒,也可用作表呼唤、应答。“哎!真是想不到的事情”表惊讶;“哎,注意点!”表提醒;“哎,这就来”表应答;“哎,你过来下”表呼唤。

懂“哎”简单,用“哎”难。如,老师认为我用“哎”,表示对老师的不尊重;而我用“哎”想表达面对现实压力我有无奈之情。“哎”表应答,一般不会被误解;“哎”表呼唤,注意场合;“哎”表感叹,有时易被人理解为表呼唤。所以,懂“哎”之后,用“哎”要谨慎。


  2016 年第 3 期 总第 37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5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