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人称妙用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凌 云

在小说《围城》中,方鸿渐经人做媒,与美国洋行买办张先生的女儿见面。这位“身材将来准备跟她老太爷那洋行的资本一样雄厚”的张小姐,享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洋名字Nita。张先生喊她时,方鸿渐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听成“我你他”。钱钟书先生在后面的叙述中干脆称张小姐为“我你他小姐”(钱钟书《围城》44-4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无独有偶,《围城》出版四十多年后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汉语言社会再次出现“我你他”这么一种文字的组合。《围城》中的“我你他”,字面不表义,只是引人发笑。而新起的“我你他”是有具体意义的,即指代“任何的人”。用“我”“你”“他”三个人称的组合指代大范围的人群,是相当符合逻辑的。因为,作为读写者(我)、听读者(你)和没直接参加交流的人(他)分别与这三个人称对应,在表义上有一定的张力,如:“其实,我你他在我们的经历中也曾经都有过一次两次被语境所征服丧失了自我而又事后悔恨不已的事的。”(王希杰《可爱而又可怕的语境》《语文学习》1991年第6期)几乎与此同时,还发现“你我他”的文字组合,且使用频率更高。该组合出现不久,中央电视台便开办了题为“电视你我他”的栏目。时隔20年,目前网上还是很容易看到“关注你我他”“感动你我他”之类的文字组合。应该说,“我你他”和“你我他”已经不仅仅是偶发词。笔者在参与编撰的《现代汉语新词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中将“你我他”收为词条,我写的释文为:“指所有的个人。有的场合指我们或大众。任何作为个体的人均可纳入三个人称,故用以借代。”“我你他”和“你我他”语义上基本相同,但有微妙差异。后者把“你”放在首位,对对方多一重亲切和尊重。笔者后来发现,“你我他”的人称组合严格意义上不是新词,因为无意中在上世纪30年代的散文中找到其雏形:“自称用众数,表示听话的也在内,‘我’说话,像是你和我或你我他联合宣言。”(朱自清《你我》)由此可见这种人称组合的生命力。

第三人称单数,男性用“他”,女性用“她”。网上有人俏皮地使用人称代词,如广告语:“天柱山三八节 ‘她’免票‘他’半价”,表达上很有新意。徐若瑄有首歌叫《她他》,蔡淳佳有首叫《他和她》的歌,题目很有趣。一部由新加坡女星庄米雪导演的影片竟然取名为《他她他》,更是耐人寻味。在汉语言社会,“他”作为符号被进一步借代男性世界,“她”则被用来借代女性世界。据此,出现了“他”“她”连用表义的情况。如“健康他她网”、杭州网的《她他周刊》、“他她官方旗舰店”等。人称借代创意不断出新。“她经济”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随着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围绕着女性理财、消费形成了特有的经济圈和经济现象。由于女性对消费的推崇,推动经济的效果很明显,所以称之为“她经济”。2011年,大陆又流行起“他经济”的说法。这种围绕男人的消费浪潮源于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白色情人节”。这个新起节日的游戏规则是,在2月14日情人节收到礼物的女生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给对方回馈礼物。再加之西方的“父亲节”被巴望刺激消费的商家引入中国。双管齐下,造成以给男性赠送礼物为主题的消费狂潮。“她经济”和“他经济”这两个加入第三人称代词的语词组合中,人称起到举足轻重的表义作用。大概是受此启发,江西美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了《她传奇》和《他传奇》两本书。《她传奇》加了一个副书名“十四个被上帝眷顾的女人”。顾名思义,两本书叙述的分别是两个性别世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昔日理性的人称被赋予了别样的情感色彩。

  2016 年第 1 期 总第 35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1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