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王概在《芥子园画谱》中说:“天有云霞,灿然成锦,此天之设色也;地生草树,斐然有章,此地之设色也;人有眉目唇齿,明皓红黑,错陈于面,此人之设色也。”万千世界,缤纷多彩。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中国传统色彩,寥寥泼染,呈颜就色,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精神,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苍
苍是一个古老的色彩字,它的本义是草色,后来引申为青黑色。《说文》中记载:“苍,草色也。”《尔雅·释天》云:“春为苍天”。又如:苍山就是青山;苍头,旧指仆人。汉时奴仆皆以深色巾包头,故名苍头。
苍又指灰白色。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又如:苍华,形容头发灰白。
二、月白
月白,则仿佛是一个有画面,有色彩的词语。月白,顾名思义,是如月亮般的白色。月亮一直活跃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墨中,而古人仿佛与月签下了永久的契约。“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古人心中,月亮是千里共婵娟的期许,是月下成三人的浪漫。月白色是一种带蓝色的白色,因近似月色,故称月白。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如桑初生。”
月白也可形容月色皎洁。唐·杜牧《猿》诗:“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元·赵孟頫《新秋》诗:“露凉催蟋蟀,月白澹芙蓉。”后来的人们将月白与风清相连,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三、绾
绾用于色彩的并不多,大部分是指用绳子打结的意思,或是一种发髻儿,花结儿。宋·张炎《甘州》:“一串歌珠清润,绾结玉连环。”绾在色彩方面指绛色,即一种深红色。《说文》:“绾,恶也,绛也。”段玉裁改为:“恶降也”。注曰:“谓绛色之恶者也。”
四、黛
如果说苍是个历经沧桑的智者,月白是清冷高绝的隐士,那么黛应该就是温柔多情的小家碧玉。黛为形声字,代为声旁,而黑则为黛之意。本义是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通俗文》记载:“染青石谓之点黛。”《释名》中解释的更为详细:“黛,代也。灭眉毛去之,以此画代其处也。”黛后来为女子眉毛的代称,黛眉。唐·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的黛指的是美女。如:黛娥,美女的意思。黛绿年华比喻女子的青春时代。
黛亦是形容词,青黑色。唐·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鲁迅《故乡》:“两岸的青山……都装成了深黛的颜色。”
五、荼白
色彩总是在无限的寂静中表现着自然界深的结构,在色彩中不分大小。荼便是一个小的让人容易忽视的颜色,它指的是茅草上的白花。荼白则是如荼之白色。《周礼书·考工记·鲍人》:“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
六、赤
赤是一个会意字,从大从火。在甲骨文指的是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据《书·洪范·五行传》记载:“赤者,火色也。”本义即为火的颜色,是一种比朱色稍暗的红色。《说文》云:“赤,南方色也。”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古人审色彩之美,其实就是移情的过程,赤亦如此。由于赤亦是心的颜色,赤也象征着忠诚、纯洁。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推赤心于天下。”
七、秋香
色彩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有灵性。秋香,又是个很美的词汇,仿佛可以闻见阵阵花香。秋香其实是指秋日开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元·白朴《乔木查·对景》套曲:“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秋香色是暗黄色。《说文》中解释为:“浅橄榄色。” 《红楼梦》第四十回:“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
八、雅青
青色有很多种。黑色,浅蓝色,深绿色都为青色。而雅青则是一种接近黑色的深蓝色。雅,高洁也。命名为雅青,也许是人们把色彩美学的思想与“礼”结合在一起。色之来,发乎情,止于礼也。
九、霜色
古人很擅长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颜色之美。霜色,便是一个有温度的色彩字。霜色即白色。唐·周贺《赠神遘上人》诗:“道情淡薄闲愁尽,霜色何因入鬓根。” 唐·刘沧《题书斋》诗:“气凌霜色剑光动,吟对雪华诗韵清。”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有诗意有温度的白色。
十、桃红
这是一个看起来就让人感觉春意融融的温暖的颜色。桃红,像桃花一样的颜色,就是粉红色。诗人对于桃红的使用也是乐此不疲。南朝梁·刘遵《繁华应令》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红汗》:“贵妃每至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十一、玄
玄为象形文字。在小篆字体中下端像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丝用的丝结。后引申为深奥不容易理解。也可表示虚伪,不真实。其实玄的本义是赤黑色,黑中带红。《说文》记载:“黑而有亦色者为玄。”《易·坤》亦云:“天玄地黄。”玄又泛指黑色。《小尔雅》:“玄,黑也。”《诗·小雅·何草不黄》中写道:“何草不玄,何人不矜。”
十二、藕色
终于,人们“指染”食物了。藕色即藕的颜色,这是一种浅灰而微红的颜色。《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她穿着双藕色小鞋子。”
十三、酡红
酡红色,像饮酒后脸上泛现的红色。钱钟书《围城》:“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十月》1981年第4期:“两桶水满满地,压上她那瘦小的肩膀和纤弱的腰肢上,使得她满脸酡红,气喘吁吁。”可以说,这是一个喝醉了的颜色。
彤、牙白、赫、蟹壳青、鹅黄、葱绿、嫣红、杏黄、豆青、绯……我们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色彩不仅反映了生活,更是一种意象美。于方寸之间,生香国色,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