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说“攀咬”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邓 勇

近期风靡一时的古装剧《琅琊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剧中出现一词,笔者对其甚感兴趣,便是“攀咬”。

笔者在《辞源》《辞海》与《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并未找到“攀咬”一词,说明该词的成立尚且存疑。然而“攀咬”是否为一个词呢?

笔者在BCC现代汉语语料库综合查询中发现该词出现2次,一次出现在1994年出版的《张承志随笔·荒芜英雄路》的“听人读书”一文中,另外一次则出现在微博中;文学查询中该词出现123次,多在网络小说中使用;科技查询中该词出现1次。在BCC古代汉语语料库中该词出现了6次,包括明代吕坤所撰《新吾吕先生实政录》出现3次,清代黄南丁氏所著《杨乃武与小白菜》出现1次,清代张鹏翮所作《治镜录集解》出现1次,清代省三子所著《跻春台》出现1次。由于在明清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该词,于是笔者又去查询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小说语言词典》《古代汉语词典》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但并未找到该词条。此外,在CCL语料库中该词出现1次,出现在笔名为克劳塞维茨所著《汉风》的第九章“京华烟云”第八节之中。

除了搜索语料库之外,笔者在“人民网”搜索该词,除了对《琅琊榜》剧情介绍的重复语料外,该词在人民网2000—2015年各频道中总共出现了10次。此外,在2014年《深圳晚报》中该词出现过1次。根据上述词频统计,“攀咬”当为一个词。

我们进一步收集整理语料,试图归纳“攀咬”的含义。

1.致使诬陷,无端陷害他人。例如:

(1)随手给扣个“刑讯逼供,要求他攀咬靖王”的罪名。(《琅琊榜》第一百三十章 交 锋)

(2)企业攀咬古人,有其切身利益在内,虽不能服人,但不难看出其心理动因。(《企业排污害民 怎可诬赖古人》来源:新华社2011年12月9日)

(3)不合、则棰楚乱加。偶合、则令招伙盗。授之口词。使之攀咬良民。([清]张鹏 《治镜录集解》)

2.揭发,将某些见不得人的事告发。例如:

(4)老袁一生气,攀咬出生产部从前都是这么干的,老板又扣了生产部的奖金。(《以 雪为令(工厂故事)》翟海林《京华时报》2004年6月14日第A27版)

(5)《扫赌落网官员互相攀咬 知情人士:中国足球完了》(来源:《东方体育日报》 2010年10月21日)

以上两义是“攀咬”一词比较常用的含义,除此之外,笔者还发现该词另外有两种比较冷僻的含义:

3.追赶进逼,紧跟不放。例如:

(6)双方比分始终攀咬得很紧。(《周笔畅险胜“自习室女孩”》 来源:深圳晚报2014年1月1日)

4.掺杂,夹杂。例如:

(7)他读书时大有边地乡塾的气派味道,抑扬顿挫,西海固腔里攀咬着普通话的发音。(张承志《荒芜英雄路——张承志随笔》1994年)

综上,笔者认为,“攀咬”有四种含义:(1)致使诬陷,无端陷害他人。(2)揭发,将某些见不得人的事告发。(3)追赶进逼,紧跟不放。(4)掺杂,夹杂。

关于“攀咬”一词,笔者所搜集到的语料有限,目前只能归纳出上述四种含义,希望以后可以搜集更多的语料,对该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尤其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师友和广大读者的赐教和帮助。

 

  2016 年第 5 期 总第 39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9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