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当我们在谈论红楼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张潆心

周汝昌先生说:“判断《红楼梦》的价值,要从文史哲三个方面入手。”那么,当我们认识了故事里的那些人,熟悉了故事外的那些历史,也理解了故事里的精神蕴含,《红楼梦》之于你,留下的是什么?

?“一部《红楼》大抵言情”鲁迅先生如是说。一个“情”字贯穿整部红楼,所有故事皆因情而起,因情而终。情有泛,宝玉为平儿理妆,怕龄官淋了雨却忘记自己被雨淋,哭晴雯为其作《芙蓉女儿诔》。宝玉对丫环的情是平等是广博更是毫无目的至纯至朴。情有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是宝玉说给黛玉的真心,两个孤独的知音彼此感受着人生的共鸣。情有真,再有心机的王熙凤同宝玉一起也情如姐弟,不然怎会有宝玉向凤姐讨要对牌时,“猴”向凤姐身上的顽皮;情有假,王夫人堪称贤妻良母的典范,却依然狠心将金钏、晴雯痛加责罚,铲除殆尽。情有对,巧姐落难,刘姥姥知恩图报救其于水火;情有错,淫荡乱伦,贪婪虚伪,钱权交易,败坏家业的子孙又何止宁国府一个贾珍?何谓人情? 《礼记·礼运》中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情是本性,故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情”字的修行。

?关于红楼梦的价值,每个人都有不同解读。鲁迅从现实批判的角度评价,认为它好在写实。“它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王国维从美学角度评价,认为它好在成全了悲剧:“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期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我却认为,《红楼梦》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有温度。胡适开创考证派之后,人们才渐渐从索隐派的哑谜中走出来,开始关注到曹雪芹本人。这里并不是完全赞成胡适先生的“雪芹自叙”的说法,毕竟这部艺术品的价值显然高于生活,但是我相信,故事中一定有着作者的影子。如果不曾经历过,怎会有对于家族兴衰每一处变化的细微感知,如果不曾感同身受,又怎会有回顾往事时的辛酸不堪和深刻的自省。如果没有《红楼梦》,我们又怎么会想到康乾盛世的背后,还藏着如此多的弊病,又何尝能体会作者告诫世人的血泪之言。读红楼,是在体验人生的温度。你会随之喜,随之悲,为之痴,为之泪,经历生命的春夏秋冬,感受着众生百态人情冷暖。《红楼梦》一书只能由曹公写,也只有曹公才写得出。

不知为何,提起宝玉,想起的却总是明末张岱《自为墓志铭》里的一句话:“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想了想,与其说这是宝玉,倒不如说这是曹公。

宝玉爱喝枫露茶,然而这茶却性慢耐沏,三四次后才出色。枫叶至秋方红,露亦至秋天方降,一盏茶,却融泄了秋色,纳尽了秋光。倘若你只饮一道,怕只觉轻轻浅浅,清淡回甘。喝至三四道时才惊觉这茶色愈着愈深,方才醒悟这分明是点点滴滴皆成血泪的“千红一窟”。

《红楼梦》又何尝不是一杯枫露茶呢?

美食家品红楼,说那茄鲞(响)滋味定是极佳。其中之所以要把茄丁先炸,才入汤煨,是因为油炸之后,表面焦香已熟,在汤中水分就进不去。如不炸就用汤煨,那茄丁就会被汤煨的稀烂,再不成“丁”。

音乐家听红楼,说妙玉的确精通音律。潇湘馆外听琴,妙玉评价:“君弦太高,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律学是绝学,曲高和寡,然而她一听便知黛玉“无射”一音的律高不对是因为君弦的定弦高度太高,若不是真正善琴者,怎能感受到如此细微的差别又把症结一语道破?

更有医学家看红楼,说这冷香丸的成分有科学依据:春天的白牡丹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冬天的白梅花蕊,四季花粉兼备,符合免疫学原理,在身体中制造抗体以抵消花粉引起的敏感,恰好能治宝钗的过敏性哮喘病。

有趣的是,曹公不是这些方面的专家,却依旧留给后人无限解读《红楼梦》的视角和空间。

我们在猜谜语的时候,总是关心谜语的答案。但是,红楼梦恐怕就是那一道永远猜不出谜底的谜语吧。

 


  2016 年第 4 期 总第 38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7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