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的世界,“战”未停、“难”不断、“恐”难消、“争”方兴。“黄金时代”悄然来临,“一带一路”徐徐展开……看似此消彼长,实则安危与共。2015的中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互联网+”激活产业链,“二孩政策”牵动百姓心……全面小康大幕开启,美丽中国可盼可期。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年度热词新语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世态万象,映衬出百姓民心。2015年的“汉语盘点”活动迎来了它的十年!
2015年12月21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牵头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揭晓仪式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楼举行。“汉语盘点”经过十年打造,已经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权威信息量大的特点,不仅被国内社会广泛关注,在海外也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年活动分为两个版块,第一个版块为“汉语盘点2015”揭晓仪式,首先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这些是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依据大规模动态流通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取的,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媒体视野中的世间万象和社会变迁。随后发布“年度字词”,这是网民们“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2015年的中国和世界”,通过网民推荐、专家评议、网络票选三阶段组成,描绘出网民心中的中国与世界的年景。第二个版块为“汉语盘点十周年”深度访谈,播放了“汉语盘点十周年纪念短片”,并邀请李宇明、金灿荣、雷颐、祝华新、周洪波等专家做了深度访谈。
一、年度字词
“年度字词”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内容。2015年的活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央视新闻主办,充分利用媒体融合,提升了宣传效应,拓展了参与渠道。
2015年活动进行了一些创新,在11月20日的启动仪式上,主办方首次推出“大数据版本”和“专家版本”的年度推荐字词,为活动预热。在推荐和投票阶段,通过人民网活动专区、微博话题主页、央视新闻微信三位一体,深度推广。主题flash短片配合商务印书馆官网和“今日头条”自媒体平台,开展多媒体宣传。PC端、手机端页面同步上线,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参与方式。2015年活动共收到网友推荐字词11490条,有效条数分别为国内字4804条,国内词4278条,国际字1345条,国际词1164条,远超往年;投票阶段点击量近14万余次,微博“汉语盘点”相关话题阅读量达上亿次。
2015年活动还有一个特点是顺应信息化趋势,挖掘“大数据”资源。活动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清博大数据以新媒体指数平台的海量数据为资源,以5家媒体和3所高校所辐射的上亿用户为基础,以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业学术观点为支撑,评选结果将更具说服力和时代价值。
在专家评议阶段,专家组进行了热烈讨论,评议专家由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国际关系专家、经济学家、资深媒体人等组成,在充分尊重网友推选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排名前十的年度候选字词,分别由祝华新、金灿荣先生撰写解读词。
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前10名分别是:
国内字:实 跌 拼 廉 稳 强 灾 改 梦 创
国内词:二孩 阅兵 习马会 互联网+ 新常态 打虎 创业 股灾 雾霾 反腐
国际字:恐 悲 乱 廉 法 俄 难 呦 战 变
国际词:反恐 “一带一路” “伊斯兰国”(ISIS) 难民 亚投行 巴黎恐袭 共赢包容 空难 和平
最后“廉”“互联网+”“恐”“反恐”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最终“廉”字当选年度国内字,延续了去年国内词“反腐”的热度,反映出人们对净化社会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期待。
国内词“互联网+”在2015年横空出世,短时间内已成燎原之势。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它将提供全新的发展模式,注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对于我们每个人,“互联网+”的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最终,“恐”和“反恐”当选国际字和国际词,充分诠释了2015年全球共同迎击恐怖主义这一核心主题,也反映出全人类对生命的终极尊重以及对和平的恒久向往。
二、年度十大流行语
“十大流行语”榜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
“十大流行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结合人工后处理提取、筛选而获得。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8家报纸、26家电台电视台以及2个门户网站,约12亿字次语料。2015年共6类,分别为:综合类、国内时政类、国际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社会生活类、民生专题。
2015年度综合十大流行语: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互联网+,难民,亚投行,习马会,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屠呦呦,四个全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
三、年度十大新词语
“十大新词语”榜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
作为集中体现语言变化、映射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十大新词语”真实记录了本年度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反映了这一年中百姓心理、观念上发生的悄然变化。
2015年度十大新词语:互联网+、众创空间、获得感、非首都功能、网约车、红通、小短假、阅兵蓝、人民币入篮、一照一码。
四、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
“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
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妈是我妈;主要看气质。
2015年的年度流行语和新词语充分表达出民众对社会的创新发展和新生理念的关注,精准地勾勒出媒体视野下的中国和世界。十大网络用语,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社交媒体发酵、传播,迅速进入现实表达层面。其中,既有小清新气息十足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有充满现世无奈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而“为国护盘”和“我妈是我妈”虽带有戏谑、调侃的语气,背后却承载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和管理制度的深刻反思。
五、“汉语盘点十周年”深度访谈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2015年的活动除了评选年度字词外,还针对“汉语盘点十周年”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挖掘。主办方在揭晓仪式上发布了“十年时代新词”,它们分别是:微博(2007)、中国梦(2012)、微(2010)、正能量(2012)、电商(2009)、80后/90后(2005)、保障房(2007)、大数据(2011)、小长假(2007)、动车(2007)。作为近十年生命活力指数最高的十个新词,它们浓缩了十年间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为纪念“汉语盘点”走过的十年历程,揭晓现场播放了“汉语盘点十周年纪念短片”,并邀请李宇明、金灿荣、雷颐、祝华新、周洪波等专家做了“汉语盘点十周年”深度访谈。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和亲历者,专家们围绕字词反映社会变迁,语言的规范、创新,以及“汉语盘点”活动的社会价值和发展方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六、相关链接
1.日本:“安”字当选日本2015年度汉字
新华网东京2015年12月15日电(记者刘秀玲)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15日在京都清水寺公布了2015年日本年度汉字,“安”字因同时反映民众对安保法案和恐怖主义的“不安”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期待而当选。
活动主办方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分析“安”字当选的理由时说,今年9月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核心内容的安保法案在日本社会引发广泛讨论,使2015年成为思考日本“平安”的一年;恐怖主义在全球蔓延,两名日本人质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杀害、巴黎大规模恐怖袭击等事件引发民众不安;日本国内出现的建筑施工问题也令日本国民期待安定、安心的生活。据主办方统计,2015年日本年度汉字从129647张投票中选出,“安”字以4.34%的得票率位居第一。
2. 新加坡:“耀”当选新加坡2015年度汉字
新华网新加坡2015年12月15日电(记者包雪琳)新加坡《联合早报》举办的“字述一年”年度汉字投选活动结果14日揭晓,“耀”字当选为2015年度汉字。
《联合早报》总编辑吴新迪说:“读者最终选了‘耀’字并不让人意外。‘耀’字虽然可以跟好几个新闻大事件挂钩,但最直接的联想还是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去世。这说明读者在总结2015年国内外重大事件时,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就是3月那7天我们共同拥有的记忆。”
3. 马来西亚:“苦”字当选2015年度汉字
新华网吉隆坡2015年12月11日专电(王大玮) 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和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马来西亚年度汉字”评选揭晓仪式11日在雪兰莪州莎阿南揭晓,“苦”字当选2015年度汉字。
2015年度汉字评选共有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78位马来西亚籍人士参与投票,投票人数创历届之最。经过统计,“苦”字以16.0%的得票率险胜“贪”字(15.0%),当选2015马来西亚年度汉字。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年度汉字分别是“税”“捐”和“乱”。“跌”“耻”“霾”“一”和“震”也依次入选2015马来西亚年度十大汉字。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长方天兴在揭晓仪式上表示,2015年入选的马来西亚年度十大汉字基本概括了全年马来西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苦”字的当选说明了公众对于2015年消费税的征收、物价飞涨和货币贬值等带来的影响深感不满。他呼吁民众团结一致,共度时艰,争取来年苦尽甘来。
4. 台湾:“换”字当选2015年度代表字
新华网台北2015年12月9日电(记者李寒芳 傅双琪)台湾《联合报》与远东集团徐元智先生纪念基金会合作举办的“台湾2015代表字大选”8日晚公布,“换”在50个候选字中拔得头筹,获得逾13800票,当选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联合报总编辑游美月期许年青一代“换个角度看世界”。她表示,未来的战场在世界,不能只是低头在台湾吵闹,还要“换个立场看事情”;此外还得懂得“换个心情”,好好过日子,珍惜身边的人与事。
本次评选共邀请67位各界人士,总计推荐“选”“换”“祈”“真”等50个字,以反映即将过去一年的台湾脉动与社会心声。
5. 海峡两岸:“和”字当选2015年度汉字
中新社台北2015年12月18日电 (记者 陈小愿 贾靖峰)“2015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18日在台北揭晓,“和”字以433722票当选。
此次评选活动由台湾《旺报》与厦门《海西晨报》等共同主办。两岸名人共同推荐出38个年度代表汉字,并于12月1日至15日进行投票,2015年总投票数逾702万票。入围前十名的汉字包括“和”“安”“握”“青”“转”“创”“强”“祈”“志”“困”。
《海西晨报》副总编辑陈炜明表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自古为华人所崇尚,目前两岸和平红利正被两岸民众分享。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福建、天津、广东等自贸区的设立,以及人民币“入篮”,大陆正以更开放的胸襟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此同时,台湾也面临经济转型、产业更新的挑战和机遇。两岸民众选择“和”字,既书写了两岸的今天,也启迪着两岸的明天;期望两岸和气生财,和气共赢。
6.《咬文嚼字》: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出炉 “宝宝”“颜值”等上榜
2015年12月15日,《咬文嚼字》评选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出炉。今年上榜的年度热词依次为:获得感、互联网+、颜值、宝宝、创客、脑洞大开、任性、剁手党、网红、主要看气质。
《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表示,流行语不断更新换代,但流行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的内涵则未曾改变。与2008年的“和”体现该年北京奥运会这一盛会、2010年的“围脖”体现中国微博元年一样,刚刚出炉的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榜首的词语“获得感”就与国家发展方针、政策密切相关。
7. 英国
《牛津词典》编委会评选出的年度词语居然是一个表情符号(emoji),该符号的含义是“Face with Tears of Joy(喜极而泣的笑脸)”。连这一英语世界最权威词典都选择它作为年度词语,可见其受欢迎程度。对于2015年的评选结果,该词典编委会认为,这个喜极而泣的表情符号表现了2015年的社会风潮、热点和情绪,还填补了传统语言的空白,使交流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8. 法国
在2015年第11届法国词汇节上,由网民和专家评委共同评选出了两个年度词语——“Liberté d'expression(言论自由)”和“La séparation de l'église et(政教分离)”。10万余名网民选择“Liberté d'expression”作为年度词语,但专家评委更倾向于选择“La séparation de l'église et”。词汇节通常选两个年度词语,一个是网民选的,另一个是专家评委选的。法国社会语言学家雅克?勒戈夫先生说:作为社会“温度计”,人们总是能在词汇节上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9. 德国
德国语言协会评选出的年度词语是“Fluechtlinge(难民)”。该词从大约2500个备选词语中脱颖而出,成为“年度十大热词”之首,也成为德国社会2015年讨论的“主旋律”。德国已成为难民向欧盟国家寻求避难的首选之地,仅今年在该国登记的难民就突破百万。总理默克尔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德国有能力应对不断增多的难民;但她也承认,难民危机是她出任总理以来所面对的“最复杂”的政治挑战。
10. 美国
《韦氏词典》将“年度词语”殊荣颁给了一个并不是词语的“词语”——词缀“-ism(主义)”。词典编委会解释说:因为在《韦氏词典》官网上,含有这个后缀的词语被查询的量很大,而且每年查询次数还有显著提高;“-ism”最能概括2015年的“年度词语”,比《牛津词典》将一个表情符号列为年度词语靠谱。是那个带连字号的词缀“-ism”,这是因为更多的搜索来自于它组成的词语,如“socialism(社会主义)”“fascism(法西斯主义)”“racism(种族主义)”“feminism(女权主义)”“communism(共产主义)”“capitalism(资本主义)”以及“terrorism(恐怖主义)”等。词典主编彼得?索科洛夫斯基先生在采访中沉思道:这是沉重的一年;这些词语背后都涵盖着相关理念和实践;我们在选词的过程中也训诫了自身。
11.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家词典中心评选出的年度词语是“Sharing economy(分享经济)”。该中心对“Sharing economy”给出的注释是:一种通常经由互联网途径,基于对货物、资源、服务渠道的分享形成的经济系统。中心主任阿曼达?劳格森女士说:这个词语有一种让人感觉很好的含义,因为它强调分享;一些人认为它有助于我们的社会,也有人指出它具有商业特性,可能会颠覆现有工业和商业。
揭晓仪式上来自教育部、中国出版集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的专家学者现场揭晓、点评相关字词,并为获奖网友颁奖。著名作家王蒙、贾平凹为活动泼墨题字。
近几年,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年度汉字评选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充分说明了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国际传播力。在欧美,年度词语评选活动同样很受欢迎,语言年俗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景观,语言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和社会价值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回顾“汉语盘点”活动的历程,一位网友这样评价:“能够将一个活动坚持十年,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相信其中必有不得不坚持的理由和动力。”
“汉语盘点”正是借助语言的力量来引导人们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凝聚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创新和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