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到底什么价?
付云华

购物扫货,不免货比三家。说到底,就是“择优录取”。优:质优价廉。可是,铺天盖地的各种有关降价的说辞实在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据不完全统计,“××价”格式,用来表示降价的词语就有二十多个:

亏本价? 卖血价? 甩卖价? 挥泪价? 跳水价? 白菜价

狂甩价? 抄底价? 特卖价? 折扣价? 优惠价? 疯狂价

最低价? 腰斩价? 入货价? 恐怖价? 大促价? 促销价

清仓价? 跳楼价? 出血价? 尖叫价? 地摊价? 剁手价

什么“清仓价”“促销价”“折扣价”这都老生常谈;什么“跳楼价”“白菜价”“出血价”也都不足为奇;“尖叫价”“腰斩价”“剁手价”还算标新立异。

①OLED电视卖血价,这次是真的。(家电网)

②昔日首富李河君“跳楼价”减持汉能(新浪网)

③现在高价 十年后中国最白菜价的或许是房子(新浪博客 纽约14年)

④真便宜 节后旅游腰斩价(东南网)

⑤路虎揽胜加长版盛世经典猴年大促价260万(车讯网)

⑥每克拉 都很美 年底大促尖叫价(公交车身每克拉美广告词)

如此这般,着实让人为难。如果不同的商家,分别使用了不同的词语,判断哪个更便宜,还真是件头疼的事。

这些词语用来形容降价的方式五花八门。大致有这样几种:

或是说明商家降价的原因,如“清仓价”“甩卖价”“特卖价”“促销价”;或是说明商家降价的结果,如“亏本价”“疯狂价”“挥泪价”“出血价”;或是陈述降价的幅度,如“最低价”“入货价”“跳水价”“腰斩价”;或是说明买家获利,如“优惠价”“折扣价”“抄底价”;或有朴实的类比,如“白菜价”“地摊价”;或有神奇的夸张,如“剁手价”“尖叫价”。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汉语表达的丰富性,但万变不离其宗——“降价促销”。

花样翻新的“××价”的词语,哪个“技高一筹”?恐怕答案是:各有千秋。

到底什么价?恐怕答案是:降价、低价。


  2016 年第 4 期 总第 38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7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