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学网-bt365体育投注平台
错位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凌 云

?2007年末,《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当年的“10大语文差错”,其中之一是“家父”的误用。在日常交际中,不少人称别人的父亲为“家父”。央视主持人朱军在主持《艺术人生》时就出过一次“事故”。电视剧《武当剑谱》中也出现过“你家父的性命难保”之类的台词。按传统礼俗,“家父”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对方的父亲应该用“令尊”(或说“你父亲”)。同理,“家母”用于对别人称呼自己的母亲,尊称对方的母亲应该用“令堂”(或说“你母亲”)。

无独有偶,时隔几年,《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12年10大语文差错”,其中之一是,不少女子在文章或谈话中自称“贱内”。“贱内”在旧时用于对人称说自己的妻子。现代女性用它来自称显然不妥当,也是称谓使用不当造成的错位。

实际上,语言交际中常常会出现表达错位的情况。如有朋友送来一部书稿,要我帮忙看一下。为了表示尊敬和诚意,说:“请你拜读一下”。我暗自好笑。“拜读”用于指认真读别人写的东西(文稿或书)。这种表达效果适得其反。

有次从朋友家告辞,朋友送出来,走了一段路,我过意不去,说不用送了,请回吧。对方说:“那我留步了。”这种说法也是违规的。因为,“留步”是中国文人的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或不要再送。

在编辑文稿时读到这样一句话:“这家书店自成立以来我经常光顾。”“光顾”只可用于称客人来到。同样的情况是,“雅兴”多半用来称说别人,说自己则说对某事物有“兴趣”,才显得平和一些。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文人对称谓特别讲究,有“敬辞”和“谦辞”之分。前者是表示对别人敬重的词语,后者是用于自我表示谦恭的词语。表达礼貌的客套话则称之为“雅言”,如“留步”“光临”“失陪”之类。久而久之,在汉语社会的交际实践中形成繁复的符号系统。近年来,有人竟然将此类词语从大量语料中搜罗整理出来,编成了工具书。

汉语中这类与礼貌修养有关的词语在使用上最要注意的,是其严格的使用场合,如“笑纳”只用于请对方接受礼物;“拜读”只用于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或著作;“斧正”只用于请对方修改文章或著作;“惠存”用于送对方相片、书籍等纪念品;“光临”用于指对方到来。“内人”(或“内子”)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外子”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丈夫;“高足”用于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有些汉语语词不能望文生义。“未亡人”是旧时寡妇自称,决不能作为鳏夫的自称。同理,“悼亡”书面上特指悼念死去的妻子,旧时专用于指丈夫悼念亡妻的诗词,反过来使用就不得体了。

总而言之,这类语词使用不规范,会让读者或交际对象感到你的语言知识浅陋,啼笑皆非。最近读到一本奇书《胡言词典:关于外来语和流行语的另类解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该书为嘲讽汉语社会用词“错位”的现象,拟就一篇《阿猫致阿狗书》。信中有这么几句特别搞笑:

上次你请我斧正你的拙作,我已经拨冗斧正过了,有一些高见,想与你当面谈谈。你看,是你到我府上来拜访我呢?还是我亲自莅临你的寒舍?



  2016 年第 4 期 总第 38 期(双月刊) 主 编:于根元 编辑部邮箱:yuyanshenghuo@163.com
  2016 年 7 月 10 日出刊 副主编:刘艳春  
  指 导: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主 办:商务印书馆 北京开放大学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北京市民终身学习远程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