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已经学习8个月了,从一开始大哭大闹不进教室,到想方设法不去上课,再到慢慢适应课程节奏和内容,如今顺利结束了第一期课程,马上升入高一级别,孩子在慢慢成长进步,当妈的我也从儿子的英语学习中收获良多。
有一天,儿子英语课放学后兴高采烈地跟我说:“妈妈,我教你唱字母歌吧?你跟我一句一句地唱。”于是我有板有眼地跟着他唱起来:“ABCDEFG……UVWXYZ”。依照我学了近30年的英语,我习惯性地把W唱成了“大波刘(音译)”。儿子马上反应过来说:“妈妈,你唱的不对,你跟着我唱W‘大波优(音译)’”。我想想说:“不对啊,儿子你唱错了,应该是‘大波刘(音译)’”。儿子说:“不对,不信你问问我们老师。”晚上,我自信满满地跟儿子的英语老师聊起了微信,其实我是想质疑一下这家培训机构教师的发音标准问题。结果,儿子的老师非常坚定地说我读错了,让我自己查查字典。
字典中将W标音为[‘d?blju:],当我认真看了这个音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学了近30年的英语,却把这个音理解错了。[l]是一个浊辅音、舌边音,我们经常把这个音发成“嘞(音译)”。实际上,这个音有两种读法,一是出现在元音前面,读“嘞(音译)”;一是出现在辅音前及词的末尾,近似发“日(音译)”的音。如果我们习惯把W读成“大波刘(音译)”的话,该音标即被分解为[‘d?b / lju:],这时[l]读“嘞(音译)”,我们应该发出“大b刘(音译)”的音,而不是“大波刘(音译)”。因为“波”音的发出,相当于把[b]和[l]进行了组合,这时[l]发“日(音译)”的音,那后面再发出“刘”的音,则多出了一个[l],即变成[‘d?bl / lju:]。正确的读音应该是[‘d?bl / ju:],即[d?bl]拼合在一起,[l]读“日(音译)”音,发出“大波(音译)”音,[ju:]发出“优(音译)”音,组合为“大波优(音译)”。儿子小小的英语培训竟然纠正了我近30年错误的英语发音,儿子也真的变成了我的“小老师”。
从儿子学习英语起,我也在一点一滴中反思着我的英语学习。以往我们从正式的学校课堂中学到的英语是不是真的适合于日常交际?我们学到的词应用的几率有多大?例如,儿子在英语培训中也先学习问好How are you? 我们多少年一成不变的回答是Fine, thank you, and you? 但是外教告诉孩子们,当别人向你问好How are you时,你应该回答I’m happy. / I’m sad. / I’m angry. 而像“水槽”“枕头”“抓痒”这类很常见的词,我们在正式的英语学习中一般很晚才会学到,但孩子们现在学的英语几乎是零基础就接触sink pillow itch这一类生活常用词,即使这些词偏难,但符合学习认识的规律,是一种正常的认知和学习顺序。
如今,儿子每周自动自觉地去上英语课,每次上课开心无比,还时不时地充当我的小老师,教会我很多不认识的词,我也伴随着儿子的英语学习认真地纠正着我的英语错误,和儿子共同成长进步着。